外语测试历来是在课堂内进行,方式大多是问答、作文、翻译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外语测试具有心理测量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特征。R.拉多的《语言测试:外语试题的编写和使用》(1961)系统地总结了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外语教学法、心理测量方法三者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语言测试理论。这种理论的结晶是分立式测试。它采用客观性测试方法(主要为多项选择题),分别测试语音、语法、词汇、阅读等项目。以后,外语测试在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下,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①交际性测试的兴起。心理语言学对语言使用过程的研究和社会语言学者D.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使人们认识到语言的整体性和语言活动的交际性,因此语言所测试的应该是综合的交际能力,一般认为包括语法能力(语法规则的知识)、在社会中使用语言的能力(话语使用规则的知识)和对策能力(言语与非言语交际的对策规则的知识)。交际性测试尽量使所测试的内容和方法符合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实际情况,测试项目的设计较为生动活泼。随着交际教学法试验的深入,人们对交际性测试的性质、内容、方法和评定方式将会有更明确的认识。
②逐渐制度化、专业化、 标准化,并使用电子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一些大规模的标准化语言水平测试,由专门测试机构命题、组织测试和评卷。标准化测试的核心是建立稳定的标准,依靠*,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来保证测试的可靠性、效度和区分能力。借助电子计算机评卷、分析试题,甚至命题。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测试的定量分析使语言测试日益成为一种精密科学。
到底该怎么看待英语测试考证这件事?
测试考证从来不是英语学习者的重中之重,对于不少真正用心学习的人来说,这些测试其实只是顺便而为的事情而已。换言之,你如果想不被这种事情困扰,你就得默默提升自己,以求不经意间“达标”。如果你不满意一种既已设立的标准,你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要在测试考证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再怎么质疑测试内容,我们都得相信,如果你的能力真的够用了,测试不过是带着镣铐跳舞而已。
如果你已经通过了各种测试,现在仍然安然无恙,知道了语言学习更关乎能力提升而非做对几道题目,那我恭喜你,你走了一路很不容易。
如果你正在为这类测试发愁,甚至紧张到不能自已,希望你能把眼光放长远,更加关注学习本身,而非一纸证。英语是一种语言,关键在于运用。